北大物理,110周年?。ū贝笪锢?10周年)
從探測微觀世界
到探索浩瀚星空
物理學的研究對象
連接著物質世界最小和最大的尺度
讓人深深為之著迷
1913年
北京大學設立物理學門
奏響了我國物理高等教育的先聲
2023年
北大物理學科走過110年光輝歲月
百十翠林添新綠
這里是中國物理高等教育的策源地
和新時代物理教育發(fā)展的引領者
也是賡續(xù)“兩彈一星”精神
與弘揚科學精神的沃土
01 根深葉茂,薪火相傳
1902年
京師大學堂師范館設數學物理部
成為我國數理方面高等專業(yè)教育的開端
1913年,物理學門正式招生
這是我國最早的物理學本科
開啟我國物理高等教育之先河
1919年,北大物理學門改名物理系
標志著物理作為新興學科獨立建制
列入中國現代教育體制
1935年
馬仕俊、郭永懷、卓勵、趙松鶴
成為北大物理系錄取的首批研究生
△ 第一屆研究生、“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
自成立到抗戰(zhàn)前夕
何育杰、張大椿、顏任光、丁西林、
李書華、夏元瑮、王守競、饒毓泰等
先后擔任系主任
吳大猷、朱物華、周同慶、鄭華熾等
擔任物理系教授
他們奠定了北大物理學的基石
也以其篳路藍縷的精神
激勵后學求索奮進
△饒毓泰(左)、鄭華熾(中)、吳大猷(右)合影
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
1938年,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校組成
西南聯(lián)合大學物理系
師生們秉承“剛毅堅卓”校訓
克服艱苦條件
千方百計建設實驗室、金工車間等
開展實驗教學研究
培養(yǎng)出楊振寧、李政道、黃昆、
鄧稼先、朱光亞等杰出科學家
寫下中國物理教育史上
璀璨奪目的一筆
△20世紀40年代的物理實驗室
抗日戰(zhàn)爭結束、北歸之初的
北大理學院坐落于沙灘后街
在饒毓泰、張宗燧、趙光增、
虞福春、胡寧、黃昆等教授
沈克琦、徐敘瑢、鄧稼先、
朱光亞、于敏等青年教師的
共同努力下
復原后按部就班地
開展教學與研究工作
△1949年物理系部分師生喜迎國慶
△1952年,物理系部分教職工及研究生于沙灘理學院合影
原在北大理學院蓮池的日晷
而今佇立于北京大學校園內
見證著北大物理的成長與蓬勃發(fā)展
“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碑文
也鐫刻著北大物理的科學探索精神
△現位于北大校內的日晷
02 大國重器,堅實礎柱
1952年秋
全國院系調整
北大物理系集原北大、清華、燕大
三校物理精英
成為我國高校實力最強的物理重鎮(zhèn)
和全國最重要的物理人才培養(yǎng)基地
1955年
為了加快建立我國核工業(yè)體系
發(fā)展原子能事業(yè)
經高等教育部批準
全國第一個核科學人才培養(yǎng)基地
北京大學物理研究室成立
△《高等教育部關于設立北京大學物理研究室的通知》
1958年底
物理研究室改為原子能系
1960年改稱技術物理系
致力于培養(yǎng)原子核物理專門人才
被稱為“核科學家的搖籃”
△1956年建成的教學實驗大樓(亦稱為技術物理樓)
1956至1958年
為了服務我國科技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
和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
五校聯(lián)合在北大開辦了
我國第一個半導體物理專門化
培養(yǎng)出的300余名學生
成為我國新興半導體事業(yè)的第一批骨干
對我國半導體科學技術工業(yè)體系
從無到有的建立和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世紀70年代
半導體物理專業(yè)教師參與創(chuàng)建
北大微電子學科
△五校聯(lián)合半導體物理專門化第一屆畢業(yè)生
1958年末
無線電電子學、地球物理系
由物理系分出
1960年
地球物理系成立天體物理專業(yè)
1983年
成立理論物理研究所、固體物理研究所
重離子物理研究所
2000年
成立天文學系
△2000年,天文學系成立之初部分師生合影
△由天文學系指導的北京大學青年天文學會成立于1990年4月
北大物理學科的成林、結果
離不開在多個院系
開枝散葉、綿延勃發(fā)
為新中國建立完善的
教育、科技、工業(yè)體系
做出了卓越貢獻
03 名家輩出,大師云集
北大物理的科研使命
始終與國家命運和民族責任相牽
重教樂育、格物究理的110年間
饒毓泰、吳大猷、周培源、
葉企孫、王竹溪、黃昆、胡寧、
虞福春、胡濟民、李憲之等
中國物理領軍科學家聚集于此
培養(yǎng)了上萬名物理學相關高層次人才
130多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學習、工作于此
△ 朱光亞(左)與錢紹鈞師生攜手戰(zhàn)斗在國防科技戰(zhàn)線上
△技術物理系首屆畢業(yè)生三十年后在北大重聚
△20世紀90年代的物理學課堂
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
有9位是北大物理校友
5位北大物理校友獲得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0位首批中國物理學會終身貢獻獎獲得者中
北大物理人占8席
物理學院堅持引育并舉
發(fā)揚學科傳統(tǒng)
涌現了一批以德立身的教師楷模
集聚了一批高層次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chuàng)新團隊
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7人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0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1個
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5個
科技部創(chuàng)新人才推進計劃
重點領域創(chuàng)新團隊1支
04 立德樹人,固本培元
2001年
在原物理系、重離子物理研究所
技術物理系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專業(yè)
地球物理系大氣物理專業(yè)、氣象專業(yè)
天文學系的基礎上
成立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成立大會
△今天的北大物理學院主要分布于物理樓園區(qū)、加速器樓園區(qū)、技術物理樓園區(qū)、燕園校區(qū)部分樓宇、新燕園校區(qū)等地
北大物理學院
牽頭建設物理學、天文學、大氣科學、
核科學與技術4個一級學科
下設15個二級學科
與數學、化學、生物學、電子信息學、
材料科學、環(huán)境科學、醫(yī)學等
深度交叉融合
在瞄準基礎核心領域的同時
開拓新興領域和前沿方向
圍繞高層次領軍人才培養(yǎng)
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
高水平科技創(chuàng)新與學科交叉融合
持續(xù)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學科建設
物理學院率先試點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計劃
建立包括靈活課程、科研訓練與實踐
及全球課堂“三位一體”的培養(yǎng)體系
建成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
3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計劃2.0基地
建立以學術型博士培養(yǎng)為主體
專業(yè)型碩士培養(yǎng)逐步發(fā)展的研究生教育體系
2022年起
實施北京大學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yǎng)計劃
創(chuàng)設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博士研究生培優(yōu)計劃
加快培養(yǎng)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
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兼具的領軍人才
物理學院建設
基礎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量子物質科學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等
重點科技創(chuàng)新基地
北京大學東莞光電研究院
北京大學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
北京激光加速創(chuàng)新中心
輕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臺等
多個校地共建新型研發(fā)機構
緊密對接國家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
承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37個
取得一系列原創(chuàng)性和突破性成果
4項研究成果入選
國家“十三五”科技成果創(chuàng)新成就展
△650 MHz超導腔(實物)
△飛秒-納光時空分辨光學實驗系統(tǒng)
△掃描探針顯微鏡探頭(實物)
△激光加速腫瘤治療裝置模型
物理學院持續(xù)完善
“近者悅、遠者來”的育人聚才環(huán)境
和適合國際化人才成長發(fā)展的學術氛圍
汲取國內外優(yōu)質教學科研資源
創(chuàng)辦北京大學百年物理講壇
物理學院學術論壇
北京大學格致論壇等優(yōu)質學術品牌
組織物理實驗演示科普志愿服務團隊
獲中國物理學會科普教育基地(首批)認定
組織基礎物理國際暑期學校
探索與世界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聯(lián)合培養(yǎng)
倡導參與國際合作和學術服務
多名教授在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lián)合會
國際光學委員會等
國際學術組織和期刊任要職
不斷提升北大物理的國際影響力
△2019年諾貝爾獎獲得者Haldane教授訪問物理學院
北大物理
百年成林,十年新綠
在海內外北大物理人共同回溯歷史
展望未來的時刻
讓我們堅守北大物理的“根”和“魂”
以強烈的使命感、榮譽感
詮釋新一代北大物理人
品格無私、學術無畏的正氣風骨
和實干爭先、培優(yōu)增效的時代擔當
勇攀高峰、敢為人先
書寫新的輝煌篇章
來源: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
文字:隋雪純
圖片: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制圖:劉一凡
排版:唐儒雅
責編:黃昭華
北大美食紀錄片,重磅推出!
北大原創(chuàng),版權所有
若需轉載,敬請聯(lián)絡
期待投稿,歡迎合作
郵箱:gbdgw@pku.edu.cn